湄潭茶,原來這么有“味道”

湄潭茶,原來這么有“味道”

3閱讀 2019-04-24 01:15 產地

湄潭縣是貴州省茶葉主產區(qū)之一,在上世紀50年代,就實現了茶葉的機械化生產。現在在湄潭留下了眾多茶工業(yè)發(fā)展的舊址和茶文化底蘊。近年來,湄潭縣對茶文化遺產進行了保護與開發(fā),讓這里深厚的茶文化得到傳承與發(fā)展。




民國中央實驗茶場遷至湄潭后,在當地象山上建立了555畝的茶葉基地,成為了當時國內最大的連片茶園。通過對茶葉種植進行試驗、論證、推廣,這里成為了當時中國茶葉的科學試驗田。貴州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周開迅接受采訪時說:“可以說這片茶園也可以稱為中國現代(茶葉)第一園。它開啟了一種新的種植模式,因為在之前我們的茶園的種植都主要是叢栽,那個時候才(茶葉)開始真正的行栽,才開始進行規(guī)范化科學化的管理,主要是要提高生產效率,推動產業(yè)規(guī)模化,標準化的發(fā)展?!?/span>



在湄潭茶場的制茶工廠舊址,通過恢復、改造,現在成為了貴州茶工業(yè)博物館,在這里保存了當時紅茶初制、精制、名茶體驗等車間場景。其中,展示的兩臺木質紅碎茶生產線,在上世紀50年代,就可以實現茶葉的機械化生產,并在整個過程當中實現生產的清潔化。


為了留住歷史的記憶,讓茶葉更有文化內涵,湄潭縣還對茶文化進行了充分的挖掘和保護,先后建立了貴州茶文化生態(tài)博物館、中華茶道館等場館,通過挖掘茶葉歷史文化,推進茶文化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



來自河南的游客王巖說:“剛才我們講解員講了5000年歷史,貴州茶肯定是在中國茶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,而且它現在的歷史、它現在的環(huán)境、還有這個地位,肯定會讓黔茶更好的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有所發(fā)展?!?/span>




“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共同來推我們的茶文化發(fā)展”,湄潭天壺博覽園總經理譚選霞說:“讓我們的中國茶文化傳承下去”。

(來源:貴州新聞聯播、動靜貴州)

上一頁:都勻市長到毛尖鎮(zhèn)現場辦公推進茶旅融合發(fā)展項目

下一頁:成都舉行茶葉技能大賽 10名制茶高手決賽比拼

相關閱讀

茶友網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